一、如何理解“人效”
何谓“人效”?
“人效”是“人力资源效能”的简称。简单来说,“人效”即企业在“人”上的投产比。“人效”的概念听起来比较专业,不是很容易理解。但是,每个企业肯定都希望自己的企业用人越少越好。道理很简单,每增加一个人就会增加一份成本,这些成本都得由老板来买单。
企业的“人效”越高,表明企业能够“用更少的人、干成了更多的事儿、赚了更多的钱”。高“人效”表明企业员工个个都是精兵强,这样的企业显然竞争优势显著。总体而言,“人效”反映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运营的水准,以及整个组织的效率水平。换言之,看似简单的“人效”,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。
2010年之前,人口红利助推中国制造业迅速腾飞,时代机遇也给予企业在追求“规模化、快速扩张、高速增长”道路上快马加鞭的信心和勇气。在高增长面前,很少有企业真正去关注“人效”,“人效”更像是“锦上添花”的话题。
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,之后劳动力人口开始从正增长变成负增长,人口红利在迅速消失。另一方面,中国平均工资的增速却在持续攀升,并且超过生产力的增速,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日益凸显。在“人口红利消失、劳动成本不断提高”的双重挤压下,“人效”必然成为企业经营者追求质量增长之路上绕不开的话题。在人均成本逐年提高的前提下,如何在合理的人员架构下增加人均产出,将成为企业探讨的重点。
显而易见,“人效”高的企业能够用更多的钱,吸引和保留更高水平的员工,做更有价值的事情。所以,企业不要怕员工的工资高,要怕的是“人效”低!如果企业员工的工资越来越高,但是“人效”却没有增长,那企业的盈利水平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差,这才真的无可救药!
如果企业不在“人效”上下功夫,企业可能真的会发展“大”起来,但绝对不会发展“强”起来,相反只会变得越来越“弱”。因为这样的大是“臃肿”,越大越臃肿,越臃肿越“弱”,大而不强的企业最终都会走向灭亡。如果企业增长不是建立在效率提升的基础上,只会加速灭亡。因此,任正非常说:“人效”不仅只是企业的竞争优势,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“生死线”!
华为对“人效”的关注源于20多年前。2000年前后,全球IT泡沫破灭,美国纳斯达克崩盘,德国新市场关闭,香港的创业板市场遭受重创,全球股价平均下跌28%,全球股市总值缩水了10万亿美元。随后,华为研究发现,有些公司虽然股价也下跌严重,但相对而言抗跌能力明显更强。这些分析研究这些比较抗跌的公司发现,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特点,就是“人均产出”都比较高。因此,华为在随后2002年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,将“人均产出”作为规划最主要的参考指标。
二、如何衡量“人效”
理解了“人效”的价值,那我们如何衡量“人效”的高低呢?
按麦肯锡的定义:人效等同于劳动生产力,即劳动者在单位生产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效率,即:
人效=创造的价值/工时
劳动者投入时间进行生产,同等价值下的工时越少,人效越高;在工时恒定的情况下,创造的价值越高,人效也越高。如下图所示:
所有的人效指标出发点都基于“人效=价值/工时”这个核心公式。“人效”指标最常用的是“人均创利”,即人均净利润,也就是平均每个员工给创业创造多少利润。除此之外,还有人均收入(或人均销售额)、单位人工成本净利润、单位人工成本销售额等,计算公式如下:
- 人均利润 = 净利润 ÷ 员工人数
- 人均收入 = 主营业务收入 ÷ 员工人数
- 单位人工成本净利润 = 净利润 ÷ 人工成本总额
- 单位人工成本销售额 = 销售额 ÷ 人工成本总额
其中“人均净利润”和“人均收入”是最能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的指标,也是企业最常用的人效指标,华为就特别关注“人均收入”这个指标。
华为“人效”的巅峰是2020年。众所周知,最近几年受到非常规的打压,导致华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,“人效”也随之有所下降。我们可以用华为2010-2020这10年的发展数据做个对比分析:
2010-2020年这10年期间,华为几项经营数据变化情况如下:
- 主营业务收入:从1825亿,增长至8914亿,增长了4.88倍,复合增长率17.2%;
- 员工人数:从11万,增长至19.7万,增长了2.62倍,复合增长率6.0%;
- 人均业务收入(人效):从165.9万,增长至452.5万,增长了2.73倍,复合增长率10.6%。
2011-2013年期间,人均业务收入下降,主要原因是对市场判断出现了一些问题,2011年员工猛增3万人,随后的2-3年都在消化这些大量扩招的人员。
华为的人均业务收入(人效)与同行业相比,大致处于什么水平呢?
2000年左右,华为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(包括爱立信、诺基亚、思科、微软等世界一流的公司)的对标分析,华为的人均业务收入大致是这些世界优秀企业的1/6~1/3。
2015年,Expert Market曾对世界顶级科技企业的人均业务收入做过一次调查,苹果公司高居榜首,其次是谷歌、软银和微软。如果仍然以2015年对比分析的企业为标杆,按华为2020年人均业务收入进行对比,华为可以排在第八名。与其他公司相比,华为的人均业务收入大致是苹果公司的1/3,Alphabet(谷歌的母公司)的1/2,微软的2/3。20年前,微软的人均业务收入是华为的5.6倍,现在只有1.5倍了。
2020年,华为主营业务收入8914亿,员工19.7万,员工的平均工资70.6万左右(注:虽然用平均工资分析不是很合理,但仍然可以用来做一个大致的分析)。大家看到华为的工资这么高,眼睛都红了,其实人家“人效”更高。2020年达到了452.5万/人,人事费用率约18.6%(注:人事费用率=薪酬成本÷营业收入)。
2018年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》,《意见》明确提出“改革工资总额确定办法”:
按照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,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、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,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、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,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,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。
这是国家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、提升国有企业效率所颁布的指导意见。《意见》所定义劳动生产率指标,一般以“人均增加值、人均利润”为主,根据企业实际情况,可选取“人均营业收入、人均工作量”等指标。很显然,这些都属于“人效”类指标。